始建于1953年,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风景胜地中国“杭州”,拥有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3365亩。
东部沿海地区第1所省部共建高校、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牵头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
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8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
拥有院士4人、双聘院士4人,长江杰青等国家级领军人才28人,国家“四青”人才34人。
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
拥有本科专业66个,其中3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入选数量居全国地方高校第1名。
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筹)、工程中心等国家级研究中心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5个。
累计获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24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40位;位列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排行榜第30位。
中国专利金奖、优秀奖总量居全国高校第6位,位列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第5位。
2022年新增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3项(连续七年获得资助),学校科研经费总量首破11亿,首次以第一单位和合作单位分别在Science和Cell上发表论文。
二、学院简介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以打造“致力于中小企业成长的国际知名商学院”为愿景,始终坚持“厚德健行”的校训和“博学经世”的院训,以浙江精神办学,与浙江经济互动,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管理人才,是国内中小企业成长、住房与城市发展、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化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和智库。
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等4个本科专业皆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拥有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MBA、MPAcc、工程管理、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项目。
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均为浙江省一流学科。工商管理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的优良成绩,2021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工商管理学科位列全国第19位。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工程管理等3个专业均居A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位居B+。
MBA项目2015年通过AMBA国际认证。
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哲社领军人才2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指委委员1人,省万人计划社科领军人才1人,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钱江学者1人,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1人,省海外引才计划人才2人,省151人才20余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科睿唯安高被引、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3人,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2000篇,出版专著近百部,主编或参编教材100余部。
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和教学奖项30余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9项,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工作室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浙江省巾帼文明岗1个。
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西班牙ESIC商学院、德国吕贝克大学、德国雷根斯堡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开展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多方位合作。
三、项目介绍
(一)项目定位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申报时间
系统开放日期:2023年1月15日
申请截止日期:2023年3月15日
项目申请信息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
(三)申报条件及限项要求
1.申报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3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相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专业;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3年3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2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2.限项要求
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四)支持条件
在申请阶段,学校、学院将提供专业的申报服务,“一对一”指导,申报团队全程跟进,贴心服务,确保“无忧申报”。申请人成功入选后,将按照学校C类高层次人才岗位引进,主要支持条件如下:
1.聘任岗位:教授岗位(入编);
2.薪酬待遇:65-70万元年薪,并按国家政策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年薪是指全年税前总收入,包含单位配套的社会保险部分);同时,按照学校有关规定享受科研绩效考核奖励,上不封顶。
3.购房安置费:250万元(包含安家费等),按学校政策提供市中心过渡性周转住房;
4.科研经费:200-600万元(含国家资助部分);
5.人才奖励:按照相关政策,享受150万元政府奖励(免税);
6.工作条件:根据实际需要提供相应的实验办公用房,可独立组建学术团队,提供博士、硕士招生资格和指标,提供团队聘用的博士后薪酬(年薪30万元以上);
7.其他:学龄前子女可直接就读学校幼儿园(甲等)。
此外,学校设立“双融计划”特聘研究员岗位,申报人选可选择依托浙江工业大学各地方研究院申报国家和省级引才项目,同时享受地方人才政策和学校科研平台、学术资源。